营销热线:18901912755
医用耗材
推荐产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彩超产品知识 > 超声监测诊疗系统的使用步骤
超声监测诊疗系统的使用步骤
文章出处:彩超网          发布于:2025-07-08 11:26

超声监测诊疗系统是结合超声成像技术与诊疗功能的综合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引导及疗效评估。以下是其标准化使用步骤及关键注意事项,涵盖检查前准备、操作流程、治疗引导及后续处理:


一、检查前准备

患者准备

体位调整:根据检查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确保目标区域充分暴露且患者舒适。

皮肤处理:清洁检查部位皮肤,去除油脂、污垢或毛发(必要时剃毛),以减少空气间隙和伪影。对于敏感部位(如眼部),需避免过度刺激。

特殊准备:

妇产科检查需憋尿以充盈膀胱;

胃肠道检查需空腹或服用造影剂;

儿童或意识不清患者需家属陪同固定体位。

设备准备

系统自检:开机后完成设备自检,确认图像显示、探头连接及功能模块(如多普勒、弹性成像)正常。

探头选择: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探头(如线阵探头用于浅表组织,凸阵探头用于腹部深部器官)。

参数预设:根据患者体型(如成人/儿童、肥胖/消瘦)调整深度、增益、频率等基础参数,优化初始图像质量。

环境准备

确保检查室温度适宜(22-26℃),避免患者因寒冷肌肉紧张影响图像质量。

调节光线至柔和状态,减少屏幕反光干扰。

二、操作流程

探头放置与耦合

耦合剂/贴片应用:在探头表面均匀涂抹无菌耦合剂或粘贴医用超声耦合贴片,确保与皮肤紧密接触,减少空气间隙。

轻柔接触:将探头垂直或斜置于检查部位,避免过度按压导致组织变形或患者不适。

多角度扫描:通过平移、旋转或倾斜探头,全面观察目标区域,避免遗漏病变。

图像优化

动态调整参数:根据实时图像质量调整增益、时间增益补偿(TGC)、深度等,确保组织对比度清晰。

多模式切换:根据需求启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或弹性成像,辅助评估血流或组织硬度。

冻结与存储:捕捉关键图像时冻结屏幕,并标注测量数据(如病灶大小、血流速度),保存至设备或工作站。

测量与分析

自动测量:利用设备内置工具(如距离、面积、体积计算)快速获取客观数据。

血流分析:在多普勒模式下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等,评估血管功能或肿瘤血供。

弹性评分:对可疑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如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辅助良恶性鉴别。

三、治疗引导(如适用)

穿刺引导

定位标记:在实时超声图像上标记目标区域(如肿瘤、囊肿),规划穿刺路径。

引导穿刺:通过探头固定架或自由手持,沿预设路径引导针具进入目标,同时监测针尖位置。

实时反馈:在抽吸、注射或消融过程中持续观察组织变化,确保治疗精准性。

术中监测

能量设备配合:在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射频消融等设备联用时,实时监测治疗区域温度变化或组织凝固范围。

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邻近器官(如血管、神经)是否受累,及时调整治疗参数。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应用领域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Copyright@2014-2016 医疗耗材网 (沪)-非经营性-2022-0060 版权所有,地址:中国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韵路500号天纳商汇1714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189019127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7007809号-7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不生产医疗产品,所有产品均来自于各产品的生产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