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清洗透析导管对于预防感染和保持导管通畅至关重要。以下是详细的清洗步骤和注意事项:
清洗步骤
清洁双手:
使用温水和无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
佩戴无菌手套,以防止细菌感染。
清洁导管:
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湿润无纺布。
从导管插入口向外轻轻擦拭,确保整个导管表面都被清洁到。
避免使用酒精或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以免损伤导管表面。
冲洗导管: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保持无菌操作。
采用脉冲式冲洗方法,即推-停-推手法,每次冲管液量不低于导管及附加装置容积的2倍。
冲洗时注意冲洗压力适中,避免损伤导管。
封管操作:
透析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封管操作,防止血液在导管内凝固堵塞。
封管液一般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液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管类型确定。
确保封管液剂量准确,注入方法正确,使封管液充分填充导管内腔。
注意事项
个人卫生: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洗澡前使用防水敷料或专用保护袋覆盖导管,防止水接触。
洗澡后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导管干燥。
固定导管:
使用透明敷料或专用固定带将导管牢固固定在适当位置,防止移位或脱落。
固定带应松紧适中,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避免其他用途:
导管仅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切勿用于抽血、输液等其他操作,以防止感染和导管堵塞。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红肿、发热等情况。
透析前、透析时和透析后均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及时就医:
若发现导管周围有红肿、疼痛、出血、发热、缝线脱落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预防导管感染,保持导管通畅,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