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热线:18901912755
医用耗材
推荐产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彩超产品知识 > 儿科介入手术中微型导管鞘组的应用
儿科介入手术中微型导管鞘组的应用
文章出处:彩超网          发布于:2025-08-19 10:58

一、微型导管鞘组的核心构成与功能

微型导管鞘组通常由导管鞘、扩张器、导丝、穿刺针等组件构成,材料采用医用级聚氨酯、不锈钢等,兼具柔韧性与抗折曲能力。其核心功能包括:


建立血管通路: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在血管上创建微小通道(直径仅几毫米),为后续导管操作提供稳定入口。

辅助导管置入:扩张器可扩大穿刺口,减少血管损伤;导丝引导导管精准到达目标部位(如肿瘤供血动脉或心脏病变区域)。

维持手术通道:鞘管侧壁的三通阀设计允许术中持续注入药物或对比剂,同时防止血液渗漏,提升操作便利性。

二、儿科手术中的独特优势

微创性与低创伤

儿科患者血管细、组织娇嫩,传统手术风险高。微型导管鞘组通过微小穿刺口(如股动脉2-3毫米切口)完成操作,避免开胸或开腹,术后恢复快,疤痕小。

案例:上海市儿童医院为超低体重早产儿(出生仅40天)实施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通过细如发丝的导管精准操作,成功修复心脏缺陷,体现了微型器械在极端病例中的关键作用。

精准定位与高效治疗

导管鞘组可配合影像设备(如DSA、CT)实时引导,确保导管直达病灶(如肝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供血动脉),实现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灌注,减少全身副作用。

数据支持: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达90%,死亡率接近零,且术后仅需穿刺侧肢体制动,无需特殊护理。

适应复杂解剖结构

儿科患者血管迂曲、狭窄常见,微型导管鞘组的柔韧性与抗折曲设计(如螺旋状钢丝加强鞘管)可顺利通过严重狭窄区,支持内支架或球囊导管置入。

应用场景:肾动脉源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三、典型临床应用场景

肿瘤介入治疗

动脉灌注化疗:通过导管鞘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血管,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同时保护正常器官(如肝脏、肾脏)。

栓塞治疗:结合栓塞剂封堵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营养供应,适用于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实体瘤。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微型导管鞘组引导封堵器精准置入未闭动脉导管,避免传统开胸手术的高风险,尤其适合低体重早产儿。

房间隔缺损修补:通过鞘管输送修补装置,闭合心脏缺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

血管畸形与出血控制

血管瘤栓塞:针对儿童常见血管瘤,通过导管鞘注入栓塞材料,阻断异常血管床,减少出血风险。

咯血治疗:在支气管动脉造影引导下,定位出血血管并实施栓塞,快速止血。

四、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挑战

器械尺寸限制:极低体重患儿血管直径细小,需进一步研发更微型化的导管鞘组(如3F以下规格)。

操作精度要求:儿科手术需医生具备毫米级操控能力,以避免血管损伤或器械移位。

发展趋势

智能化引导:结合AI影像识别技术,实时辅助导管路径规划,提升手术安全性。

生物相容性优化:开发可降解材料导管鞘,减少长期留置并发症(如血栓形成)。

多学科协作:与新生儿科、麻醉科等紧密配合,完善超早产儿等高危患儿的介入治疗流程。

五、总结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导管鞘组在脑血管介入中的特殊要求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Copyright@2014-2016 医疗耗材网 (沪)-非经营性-2022-0060 版权所有,地址:中国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韵路500号天纳商汇1714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189019127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7007809号-7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不生产医疗产品,所有产品均来自于各产品的生产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