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调核器是眼科手术中用于调整晶体的关键器械,其功能围绕超声波能量应用与精密结构设计展开,具体功能如下:
一、核心功能:超声乳化与晶体调整
超声乳化技术
通过高频振动(通常20kHz-100kHz)产生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糜状,便于后续吸除。例如,在白内障手术中,超声乳化仪通过3-5mm角膜或巩膜切口,将硬化的晶状体核乳化后吸出,保留后囊膜以植入人工晶体。
晶体定位与调节
调核器采用K式、O式、Y式三种型式,通过尖端与柄身的精密设计,定位并调节眼内晶体位置。例如,K式调核器适用于前牙区域的晶体调整,而Y式则更适用于后牙或复杂眼位。
材料适配与安全性
主体采用0Cr18Ni9不锈钢或TC4钛合金材料,兼具强度与生物相容性,确保手术过程中器械稳定且不会对眼组织造成损伤。非无菌提供,需由使用机构根据说明书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二、辅助功能:优化手术操作与效果
能量控制与模式选择
支持多种能量输出模式,如线性控制(能量随脚踏板下踩深度逐渐增大)、脉冲能量(间断释放能量以减少热量)、超脉冲能量(高频脉冲实现“冷超乳”效果)等。术中可根据晶体硬度(如软核30%-40%能量,硬核60%-70%能量)和手术阶段动态调整,避免空超或能量过大导致后囊膜破裂。
流量与负压调节
流量设定(20-40ml/min)控制吸引泵吸出液体的速度,负压设定(100-550mmHg)决定抓住物体的力量。例如,乳化晶状体核时增加流量以提高效率,吸除皮质时降低流量以避免吸破后囊膜;负压在超声乳化时使用100-400mmHg,吸除皮质时使用400-550mmHg。
前房稳定性维护
通过灌注瓶高度设定(60-80cm)和管道直径优化,维持术中前房深度稳定。例如,切口过大时灌流液大量流出,需降低灌注瓶高度或流量以平衡进出液体量,防止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
三、特色功能:适应不同手术需求
劈核技术支持
部分调核器配合特制劈核器,将晶状体核劈成小块后逐一乳化吸除,减少超声能量使用,降低组织损伤风险。例如,冷超乳技术通过产热与冷却交替过程,将超声能量释放减少50%以上,避免角膜灼伤。
多模式集成设计
高端超声乳化仪集成超乳、灌注、抽吸、电凝、玻切等功能于一体。例如,Oertli CataRhex超声乳化仪支持六晶片钛合金超乳手柄、专利无污染管路和智能真空系统,可一键切换手术模式,提高操作效率。
微创与快速恢复
超声乳化术切口小(2.0-3.0mm)、疼痛轻、术后散光小,且无需等待白内障成熟即可手术。例如,冷超乳技术可将手术切口缩小至2.0mm,患者术后角膜清澈透明,前房恢复快,安全性显著提高。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