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是一种结合A型与B型超声技术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眼球生物参数测量及手术评估,其功能可系统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核心诊断功能
A超模式:精准生物测量
眼轴长度测量: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不同眼组织(前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传输时间,结合声速计算眼轴长度(AL),为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提供关键数据。
角膜厚度测量:采用高频探头(15-20MHz)测量角膜前后界面反射波时间间隔,辅助角膜屈光手术规划。
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测量:评估眼内结构发育情况,辅助青光眼、晶状体脱位等疾病的诊断。
B超模式:形态学成像
眼球后段病变检测:清晰显示玻璃体混浊、积血、机化膜,视网膜脱离(“V”型或“Y”型强回声带)、脉络膜脱离等病变的形态与范围。
眼内肿瘤鉴别:通过回声特征(如脉络膜黑色素瘤呈中强回声,声衰减明显)区分肿瘤性质,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眼眶疾病诊断:检测眶内肿瘤、炎症性脓肿、眼外肌增宽等,评估眼球突出原因。
特殊检查功能
运动试验:观察病变与眼球壁的关系(如玻璃体出血停止转动后回声飘动,提示与眼球壁粘连不密切)。
压迫试验:用探头压迫眼球,判断肿物性质(囊性肿物可变形)。
磁性试验:配合电磁铁检测眼内异物磁性,指导手术取出。
低头法:观察眼球倒置时玻璃体无回声区内膜样回声与眼底的关系。
二、手术评估与监测功能
术前规划
白内障手术: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确保术后视力恢复。
视网膜脱离手术:确定脱离范围,辅助设计复位方案。
眼内肿瘤手术:评估肿瘤大小、位置,规划切除范围。
术后随访
视网膜复位效果: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良好,玻璃体腔是否清晰。
并发症监测:及时发现再次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指导后续治疗。
三、技术优势与特点
高分辨率成像
轴向分辨力≤0.2mm,可识别微小组织变化(如早期视网膜脱离)。
高频探头(13-25MHz)提升视网膜组织结构扫查分辨率。
多模式切换
支持A超(一维线状)、B超(二维面状)、彩色多普勒(血流信息)等模式,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部分设备(如SW-2100)支持三维超声重建,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
智能化操作
自动测量功能:五点标注测量、分段声速计算,减少人为误差。
数据存储与打印:保存检查结果和图像,支持网络打印图文报告。
便携性设计:部分型号重量仅4.6kg,可选配推车或电池,便于出诊及移动操作。
安全无创
无需开刀或注射造影剂,避免辐射损伤,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包括儿童)。
探头直接接触眼睑皮肤或使用眼杯,检查过程舒适无痛。
四、临床应用场景
屈光间质浑浊时的替代检查
当角膜、晶状体浑浊导致眼底无法看清时,B超可辅助判断眼球情况(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评估
检测眼球穿通伤、破裂、眼内出血及异物(金属/非金属),指导急诊处理。
全身性疾病眼部表现监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视网膜增厚、渗出等改变。
高血压眼底病变:评估眼底血管情况,辅助全身病情管理。
五、典型案例
视网膜脱离诊断:B超显示带状强回声呈“V”型或“Y”型,尖端与视盘回声相连,确定脱离范围后行手术复位。
眼内肿瘤鉴别:脉络膜血管瘤呈均匀中强回声,与球壁回声紧密相连;视网膜母细胞瘤可见钙化斑强回声。
白内障术前评估:A超测量眼轴长度24.5mm,角膜曲率43.5D,计算人工晶体度数为+20.0D,术后视力恢复至1.0。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