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的使用步骤可分为操作前准备、治疗中操作、治疗后处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操作前准备
设备检查
确认仪器电源、探头连接正常,无故障提示。
检查导线与主机插座连接是否牢固,避免接触不良。
核对设备配套耗材(如电极片、超声医用耦合贴片)是否齐全且在有效期内。
患者评估
核对患者信息(床号、姓名、病历号),确认治疗部位。
检查患肢皮肤情况,排除结痂、溃疡、压疮或新鲜出血伤口。
询问过敏史、疾病史(如心脏病、人工支架、心脏瓣膜衰竭),孕妇和新生儿慎用。
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通风良好的治疗环境,避免强电磁干扰。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暴露治疗部位。
药物与耗材准备
根据医嘱配置药物,确保浓度和剂量准确。
清洁治疗部位皮肤,保持干燥无汗渍、油脂。
涂抹超声导入剂(如透明水基凝胶),便于观察治疗部位情况。
二、治疗中操作
参数设置
频率:通常设置为1MHz或3MHz,根据治疗部位深浅调整。
功率:调节范围为0.1~2.0W/cm²,初次治疗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患者耐受值。
时间:单次治疗15~30分钟,每日1~2次,疗程根据病情调整(如4~7天为一个疗程)。
模式:选择滚动模式、脉冲模式等,根据药物类型和病症需求调整。
探头放置与固定
将电极片或超声医用耦合贴片均匀贴敷于治疗部位,必要时用绷带固定。
确保探头与皮肤平行放置,避免倾斜或移动导致信号丢失。
根据穴位或疼痛部位调整电极位置(如大椎穴、肩井穴、阿是穴)。
启动治疗
打开电源开关,确认设备进入工作状态。
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是否有刺痛、温热感等不适,及时调整参数。
治疗过程中保持与患者沟通,确保其舒适度。
三、治疗后处理
关闭设备
治疗结束后,先关闭电源开关,再拔下电源线。
移除电极片或探头,清洁治疗部位皮肤。
设备清洁与维护
用软布擦拭探头和电极片,避免残留药物或耦合剂。
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确保探头无损坏、线路无老化。
患者指导
告知患者治疗结束,协助其取舒适体位。
提醒患者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根据病情安排后续治疗时间,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
记录与报告
记录治疗参数(频率、功率、时间)、患者反应及治疗效果。
如出现异常情况(如皮肤红肿、疼痛加剧),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