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的注意事项如下:
一、使用前准备
患者评估与禁忌症筛查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过敏体质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皮肤感染或破损者、有出血倾向者、肿瘤病变患者(慎用)需避免使用。
健康告知:患者需向医生详细说明过敏史、疾病史及正在服用的药物,例如体内有钢板、钢钉的患者应避免在附近区域使用。
设备与药物检查
设备检查:确认仪器电源、探头连接正常,无故障;检查电极片、治疗头等配件是否齐全且功能完好。
药物准备:根据医嘱配置药物浓度和剂量,选择分子量较小、极性较低的药物(如止痛药、激素类药物),避免药物间化学反应,必要时提前进行相容性测试。
治疗区域准备
皮肤清洁:彻底清洁治疗区域,去除油脂、污垢及汗渍,保持皮肤干燥。
消毒处理:对治疗区域进行消毒,减少感染风险;治疗头需用医用酒精消毒液常温消毒,避免机身进水。
二、操作中规范
参数设置与调节
频率与功率:超声频率一般设置在1-3MHz之间,功率调节在0.1-2.0W/cm²,根据患者耐受度和病情逐步调整,避免突然增大强度。
治疗时间:单次治疗时间通常为15-25分钟,每日1-2次,疗程根据病情调整(如4-7天为一个疗程)。
模式选择:根据治疗需求选择全身、局部或中药模式。
探头与电极片使用
紧密接触:确保探头或电极片与皮肤紧密贴合,避免脱落影响治疗效果。
位置选择:电极片应避开眼睛、黏膜、皮肤破损或感染部位,参照穴位或疼痛部位放置(如大椎穴、肩井穴等)。
体位稳定: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体位变换,避免电极片脱落或对身体造成额外拉伸。
患者反应监测
实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如出现皮肤红肿、灼热感、刺痛或微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通知医生。
沟通反馈:鼓励患者及时反馈感受,以便调整治疗参数。
三、安全与卫生管理
皮肤保护
避免刺激:治疗区域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药物或化妆品,防止皮肤损伤。
过敏测试:初次使用前建议进行小范围皮肤试验,降低过敏风险。
设备维护
定期校准:由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性能稳定。
清洁保养:每次使用后清洁探头和电极片,延长使用寿命;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儿童接触。
特殊情况处理
紧急停机:如遇设备故障或患者不适,立即按下“电源”键停止治疗,并评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后续护理:治疗结束后清洁治疗部位,观察恢复情况;医师需提供康复建议,定期回访以评估疗效。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