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超声诊断仪是一种轻便、易于携带的医疗设备,它集成了传统超声诊断仪的核心功能,同时通过技术优化和设计创新,实现了更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以下是其主要功能及特点的详细说明:
一、核心成像功能
多模式超声成像
B型(亮度模式):显示二维解剖结构图像,用于观察器官形态、大小及位置。
M型(运动模式):记录运动器官(如心脏)的动态变化,常用于心脏功能评估。
多普勒模式:
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方向及速度,辅助诊断血管狭窄、血栓等。
频谱多普勒:定量分析血流参数(如速度、阻力指数)。
弹性成像:评估组织硬度,辅助鉴别肿瘤良恶性(部分高端型号支持)。
高分辨率成像
采用先进的探头技术(如宽频带、矩阵探头)和图像处理算法,提升图像清晰度,尤其在浅表组织(如甲状腺、乳腺)和血管检查中表现优异。
多频段探头支持
可更换不同频率的探头(如线阵、凸阵、相控阵),适应不同检查部位需求:
线阵探头:高频,适用于浅表组织(如肌肉、血管)。
凸阵探头:中低频,适用于腹部、妇产科等深部器官。
相控阵探头:高频,常用于心脏检查。
二、便携性与适应性设计
轻量化与小型化
主机重量通常在1-5公斤之间,可单手操作,适合床旁检查、急诊、野外救援等场景。
电池供电设计,支持长时间连续工作(部分型号续航达4-8小时)。
无线连接与数据共享
支持Wi-Fi、蓝牙或4G/5G网络,可实时传输图像至手机、平板或云端,便于远程会诊或病例管理。
部分型号集成DICOM协议,可直接接入医院PACS系统。
耐用性与环境适应性
防护等级达IP67或更高,防尘防水,适应恶劣环境(如高温、潮湿、颠簸)。
探头接口采用加固设计,减少频繁插拔导致的损坏。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