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治疗仪的使用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并重点关注禁忌症、操作规范、安全防护及后续护理四大核心要点,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一、禁忌症:明确禁用人群与部位
禁用人群
孕妇:腰腹部禁用,防止对胎儿造成影响。
特殊疾病患者:脑溢血非稳定期、严重脑水肿、颅内高压、化脓性炎症、急性败血症、持续高热、大出血倾向、消化道大面积溃疡、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禁用。
特殊部位禁忌:眼球、眼袋及周边、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性腺区域、儿童生长骨端等禁用。
慎用人群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四肢末端)、对热过敏或感觉迟钝者、血循环不良区域、有内固定或骨折未愈合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操作规范:确保治疗精准与安全
治疗前准备
设备检查:确认治疗头连接稳固(红点对齐),电源线无破损,设备自检通过(自检时禁止触碰金属表面)。
皮肤处理:清洁治疗区域,涂抹适量耦合剂(不可过少,否则易发烫),确保治疗头与皮肤紧密贴合,避免空载(空气接触会触发过温保护)。
参数设置
个性化调节:根据病情、部位及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能量档位、治疗时间(单次10-15分钟,疗程3-15次,间隔1-2天)。
频率选择:低频(1MHz)适用于深层组织,高频(3MHz)适用于浅层治疗。
治疗中监控
患者反馈:询问患者感受,若出现灼热、疼痛或皮肤红肿,立即降低档位或暂停治疗。
探头移动:采用往复式移动(速度1-2cm/s),避免固定停留导致局部过热。
禁忌行为:禁止将探头接触金属或导体,防止电击;禁止与其他医疗设备(如起搏器、呼吸机)同时使用。
三、安全防护:预防设备与操作风险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确保治疗头无损坏,避免磕碰(精密易损件需轻拿轻放)。
消毒规范:治疗结束后,用医用酒精擦拭治疗头表面,禁止高温消毒。
操作安全
散热管理:治疗中若屏幕频繁提示过温,需暂停使用,待设备冷却后再继续。
环境要求:保持治疗区域干燥,避免水渍或耦合剂残留导致设备短路。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