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治疗仪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温热效应和理化作用来治疗疾病的医疗设备,常用于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改善血液循环等。以下是其基本使用步骤
一、使用前准备
检查设备与配件
确认超声治疗仪外观完好,电源线、探头(治疗头)、耦合剂等配件齐全。
检查探头是否清洁,无破损或裂纹。
评估患者情况
确认患者无禁忌症(如出血倾向、恶性肿瘤、心脏起搏器、皮肤感染等)。
了解治疗部位(如关节、肌肉、韧带等)及治疗目的(如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温暖的治疗室,避免强光直射设备屏幕。
准备耦合剂(如医用超声耦合剂或水溶性凝胶)。
二、操作步骤
开机与自检
连接电源,打开设备开关,等待系统自检完成(通常显示正常指示灯或屏幕提示)。
设置治疗参数
频率: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如1MHz用于深部组织,3MHz用于浅表组织)。
强度:从低档开始(如0.5-1.0 W/cm²),逐渐调整至患者耐受范围(通常不超过3.0 W/cm²)。
时间:单次治疗时间一般为5-15分钟,每日1-2次,疗程根据病情调整。
模式:选择连续波或脉冲波(脉冲波可减少热效应,适合敏感区域)。
涂抹耦合剂
在治疗部位均匀涂抹耦合剂(厚度约1-2mm),确保探头与皮肤充分接触,减少空气间隙。
开始治疗
将探头轻压于治疗部位,以缓慢圆周运动或直线移动,保持均匀压力。
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疼痛或不适,立即降低强度或暂停治疗。
治疗结束
关闭设备,移除探头,用纸巾清洁治疗部位和探头(避免耦合剂残留)。
记录治疗参数(频率、强度、时间)及患者反应。
三、使用后处理
设备清洁与消毒
用软布擦拭探头和设备表面,避免使用酒精或腐蚀性清洁剂。
探头可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消毒(如紫外线照射或专用消毒剂)。
患者指导
告知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轻微温热感或短暂疼痛,属正常现象。
提醒患者避免治疗部位受凉或过度活动。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