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超声诊断报告胶片(也称为干式激光胶片或热敏胶片)是一种无需化学显影液即可直接打印出超声图像的胶片,具有环保、高效、成像清晰等优点。以下是其详细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使用前准备
设备检查
打印机兼容性:确认超声诊断仪或专用打印机支持干式胶片打印功能(如部分型号的超声设备需外接干式打印机)。
胶片类型匹配:根据打印机型号选择对应规格的胶片(如A4、A5或特殊尺寸),并检查胶片是否在有效期内(通常保质期为1-2年)。
环境要求:确保打印环境温度在15-30℃,湿度在30%-70%,避免极端温湿度导致胶片变形或成像异常。
胶片装载
打开胶片盒:轻轻撕开胶片包装,避免划伤胶片表面。
正确放置:将胶片放入打印机进纸槽,注意胶片的光面(打印面)朝上或朝下(根据打印机说明),确保方向正确。
调整参数:在打印机设置中选择胶片类型、尺寸及打印模式(如“超声报告模式”),调整分辨率至300dpi以上以保证图像清晰度。
二、打印操作
图像传输
从超声设备导出:在超声诊断仪上完成检查后,选择需打印的图像,通过USB、网络或内置存储将图像传输至打印机或连接的计算器。
软件编辑(可选):如需添加文字说明、测量数据或调整图像对比度,可使用配套软件(如DICOM查看器)进行编辑。
打印设置
选择布局:根据需求选择单幅、多幅或组合布局(如同时打印图像和报告文本)。
调整参数:设置打印浓度(通常为默认值,避免过浓或过淡)、色彩模式(灰度或彩色)及胶片方向(横向或纵向)。
预览确认:点击“打印预览”检查图像位置、文字排版是否正确,避免浪费胶片。
执行打印
启动打印:确认设置无误后,点击“打印”按钮,打印机开始加热胶片并输出图像。
等待完成:打印过程通常需10-30秒(取决于图像复杂度),避免中途强行取出胶片导致成像不全。
三、打印后处理
胶片取出与检查
轻轻取出:打印完成后,从打印机出纸口缓慢取出胶片,避免划伤或折叠。
质量检查:检查图像是否清晰、无条纹或斑点,文字是否可辨,如有问题需重新打印。
报告整理
裁剪与装订:如需裁剪多余边距,使用专用裁纸刀或剪刀,避免手撕导致边缘毛糙。
分类归档:将胶片与纸质报告按患者ID或检查日期分类存放,便于后续查阅。
存储与保护
避光保存:将胶片存放在避光、干燥的档案盒中,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褪色。
防潮防压:远离潮湿环境(如地下室),避免重物压迫导致胶片变形或粘连。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