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清创仪通过超声波震荡原理,将清洁液转化为高能量细微震荡微粒,实现深层清洁,其使用步骤如下:
一、操作前准备
设备检查
确认仪器完好无损,电源线、手柄线连接稳固,电源电压与仪器要求一致。
检查手柄、刀头及信号线是否完整,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
患者准备
清理伤口周围皮肤,剃除毛发(如有油污,可用汽油或乙醚擦拭)。
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评估患者疼痛耐受程度,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或局部麻醉。
根据伤口类型(如感染性伤口、慢性溃疡)选择合适的清创刀头(如圆柱形刀头适用于深层异物,马蹄形刀头适用于浅表创面)。
环境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遵循无菌原则,戴好口罩、眼罩、手套,并保持手套湿润以增强隔离效果。
二、设备连接与参数设置
连接设备
将消毒后的手柄与超声清创仪主机及装有生理盐水的输液器正确连接。
打开进水阀门,确保生理盐水通路畅通。
参数调节
功率与频率:根据伤口情况设置参数。初始建议使用较低功率(如60%能量),逐步增加至患者耐受范围。
足趾、狭窄创面或骨、肌腱清创时,保持约60%能量。
较大创面或感染严重区域,可调至最大功率的70%-80%。
流量与时间:根据创面大小调整流量(如≥4档),单人单次治疗时间通常<30分钟,具体由专业人员评估。
刀头选择:根据创面位置、深度和感染状况选择刀头形状(如球形刀头用于深部窦道)。
三、清创操作步骤
初步清洁
移除覆盖伤口的纱布,用肥皂水反复蘸洗伤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及伤道,清除明显异物、血块和脱落的坏死组织。
对慢性伤口或感染区域,可先用亲水敷料软化痂壳,再行清创。
超声清创
启动设备:用脚踏开关控制主机,生理盐水通过超声波从刀头喷出水雾。
操作手法:
保持刀头接近创面(距离约1mm),轻触创面并在其上不断移动。
避免刀头在创面某一点停留时间过长(建议<2秒),防止过度损伤。
观察创面反射情况,判断清创效果,确保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被彻底清除。
冲洗与吸引:
清创过程中,用流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创面,减少细菌残留。
搭配负压吸引装置,及时清除废液,保持创面干燥。
深层与特殊部位处理
深部伤口:适当扩大伤口,沿皮纹方向切开(四肢沿纵轴,关节部位作“S”形切开),彻底切除失活组织。
腔隙或窦道:用18号静脉注射软针头抽取生理盐水,以低压涡流式或脉冲式冲洗,反复3-4次,直至伤口洁净。
感染伤口:从外到内清洗,使用对组织无刺激性的清洁剂,避免过度损伤正常组织。
四、操作后处理
创面评估
检查创面是否清洁,肉芽组织是否新鲜,有无残留异物或出血。
记录清创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设备清洁与消毒
关闭仪器,断开电源,排空液路(以手柄刀头处不再出水为准)。
用消毒剂彻底清洗主机、手柄及连接线,并将手柄送至中心供应室高温消毒。
避免刀头在无水情况下操作,防止损坏。
患者护理
用无菌纱布小心拭干创面,避免摩擦导致二次损伤。
根据创面情况决定是否缝合或开放引流,污染严重或特殊部位伤口应延迟缝合。
术后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与禁忌
安全防护
操作时戴好防护眼镜和口罩,避免声波伤害呼吸道和眼睛。
身体不要过度靠近被处理部位,防止液体飞溅造成污染。
禁忌症
避免在心脏起搏器、电子耳蜗等医疗设备附近使用,以免干扰或损坏。
感染性伤口、张力性水泡、面部伤口等特殊情况需谨慎评估后使用。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应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空腹时避免使用,防止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