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B型超声诊断设备的使用步骤如下:
设备准备:
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外观无损坏,电源充足(若使用内置电池需提前充电)。
连接探头: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如线性探头、凸面探头等),在关机状态下将探头插入设备接口并锁紧,避免松动。
启动设备:按下电源开关,等待设备自检完成(通常显示正常工作状态后即可操作)。
患者准备:
体位调整:根据检查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确保检查部位充分暴露。
皮肤处理:暴露检查部位皮肤,必要时剃除毛发以减少干扰。
操作设置:
选择模式:根据需求选择扫描模式(如B模式、彩色多普勒模式等)。
调节参数:调整图像深度、增益、对比度等参数,使图像清晰显示目标结构。例如,根据组织深度选择合适的探测深度,通过增益调节图像亮度。
涂抹耦合剂:
在探头检查端面均匀涂抹适量耦合剂(如超声凝胶),以减少空气间隙,提高超声波传导效率,确保图像质量。
检查操作:
探头放置:将涂有耦合剂的探头轻贴于检查部位,保持稳定并缓慢移动或调整角度,以获取完整、清晰的扫描图像。
图像优化:根据实时图像反馈,进一步微调探头位置、角度及设备参数(如频率、聚焦等),确保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图像处理与保存:
冻结与测量: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图像冻结,使用设备测量工具(如距离、面积测量)获取定量数据,并标注关键结构。
存储与导出:将重要图像保存至设备内存或通过USB、网络等接口导出至外部存储设备,便于后续分析或报告撰写。
检查结束与设备维护:
关闭设备:检查完成后,先关闭设备电源,再拔出探头接口和电源插头。
清洁探头:用清水或医用酒精擦拭探头表面,去除耦合剂残留,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存放设备:将设备放置于干燥、通风、防尘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