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的使用步骤可分为治疗前准备、治疗中操作、治疗后护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治疗前准备
患者评估与沟通
病史与检查:通过病史询问、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及专科检查(如阴道、宫颈、宫体、附件检查),结合彩超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及供血情况。
适应症筛选:根据设备型号(如JC200A用于肝脏肿瘤和软组织肿瘤,JC200B用于乳腺肿瘤等)及患者具体情况(如子宫肌瘤需满足肌壁间肌瘤、数目≤3个等条件),确认是否符合治疗指征。
知情同意: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效果、可能风险及费用,签署知情同意书。
设备与材料准备
仪器检查:确认聚焦超声治疗头、超声驱动电源、治疗床等设备完好,并进行物理量标定(如用胶杯试验测定治疗头功率输出)。
治疗区准备:清洁皮肤,必要时进行脱脂、脱气处理;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头及耦合剂(如冷冻耦合剂可降低局部组织温度,减少损伤)。
辅助设备:准备窥阴器、无菌棉球、耦合剂、止血纱布等耗材,以及监护设备(如心电图机、血压计)。
患者体位固定
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如仰卧位(用于四肢、躯干肿瘤)或膀胱截石位(用于宫颈病变),并使用体位固定装置确保患者稳定。
二、治疗中操作
定位与耦合
超声定位:使用体外B超设备或机载超声对病变部位进行精准定位,确定最佳治疗靶点。
治疗头耦合:将治疗头与患者身体紧密贴合,确保治疗能量准确聚焦于靶区。
参数设置与治疗启动
参数调节:根据患者病情及设备型号,设置功率、治疗时间、治疗次数等参数。例如,子宫肌瘤治疗时,焦点处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需≥1000W/cm²。
治疗操作:启动设备,治疗头按预设路径(如环形扫描、线性扫描)移动,对病变组织进行扫描治疗。治疗过程中需保持治疗头与皮肤完全贴合,避免移动。
实时监测与调整
观察反应:密切观察治疗区域变化(如皮肤颜色、有无出血点)及患者反应(如疼痛、灼热感),及时调整参数或暂停治疗。
效果判断:通过超声图像或患者反馈判断治疗效果,如局部组织是否变平、凹陷,纳氏囊肿是否刺破等。
三、治疗后护理
即时护理
清洁与干燥:治疗后保持治疗区域清洁、干燥,避免立即清洗或用手触摸。
观察与记录:记录治疗参数、患者反应及治疗区域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后续治疗与复查
疗程安排: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多次治疗,医生会预约下次治疗时间。
复查与评估:治疗后定期复查(如1-3个月后行彩超或MRI检查),观察病灶坏死体积、大小及血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生活指导
饮食与休息:治疗后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局部护理:避免挠抓治疗区域,防止皮肤损伤;如有轻微疼痛或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或抗生素。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