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超声刀具(如超声手术刀、超声骨刀等)结合了超声波的高频振动与机械切割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骨科、牙科等领域。其使用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设备检查与调试
主机与刀具匹配:确认超声主机型号与刀具兼容,检查刀具接口是否完好,无松动或磨损。
功能测试:开启主机,进行空载测试,观察刀具振动是否均匀、无异常噪音或发热。
参数预设:根据手术类型(如软组织切割、骨切割)预设功率、频率等参数,并记录初始值以便调整。
患者准备
麻醉与体位:根据手术需求实施麻醉,并固定患者体位以暴露术野。
术野消毒:彻底消毒手术区域,覆盖无菌洞巾,确保操作环境无菌。
刀具消毒与安装
灭菌处理:将可重复使用刀具按规范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避免高温损坏刀具材料。
无菌安装:在无菌区域内将刀具与主机连接,确保接口干燥、无污染,并固定牢固。
二、术中操作
启动与校准
开启主机,选择预设参数,再次确认刀具振动正常。
部分设备需进行“触觉反馈校准”(如通过接触标准测试块),确保能量输出精准。
切割操作技巧
轻触组织:将刀具前端轻压于目标组织,利用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空化效应和机械摩擦进行切割,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组织撕裂或刀具损坏。
角度控制:保持刀具与组织表面垂直或按需调整角度(如骨切割时倾斜15°-30°),以优化切割效率。
脉冲模式:对敏感组织(如神经、血管)可启用脉冲模式,减少热损伤风险。
止血与冲洗
低温止血:超声刀具切割时产生局部高温可凝固小血管,减少出血。
辅助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术野,清除血凝块和碎屑,保持视野清晰,同时冷却刀具防止过热。
参数动态调整
根据组织类型(如肌肉、脂肪、骨骼)和切割深度实时调整功率,避免能量不足导致切割困难或过量引发组织碳化。
三、术后处理
刀具分离与清洁
关闭主机,断开刀具连接,避免带电操作。
用软毛刷和中性清洗剂清除刀具表面血渍和组织残留,禁止使用钢丝球或腐蚀性清洁剂。
彻底冲洗刀具内部管道(如有),防止堵塞。
灭菌与储存
将清洁后的刀具按规范进行灭菌处理,干燥后存放于专用盒内,避免碰撞或潮湿环境。
定期检查刀具寿命(如切割次数、振动幅度衰减),及时更换磨损部件。
设备维护
清洁主机表面,检查电缆和接口是否完好。
记录手术使用情况(如刀具型号、参数、切割时间),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