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作为一种无创性医学影像技术,通过高频声波生成动态图像,可同步显示组织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特征,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其操作注意事项涵盖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检查后护理及设备维护四大方面,具体如下:
一、检查前准备
患者准备
饮食控制:腹部超声需空腹(检查前晚8点后禁食,12点后禁水);妇科、泌尿系统检查需憋尿(检查前12小时饮水500-1000ml);经直肠检查前列腺/精囊前需排便并适度憋尿;经阴道超声需排空小便,且宜在经期后进行。
特殊人群:婴幼儿无法配合时,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镇静药物;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评估出血风险;怀疑脏器穿孔或破裂者应优先选择其他检查方式。
病史告知: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过敏史、怀孕情况、用药史(如抗凝药)及检查部位创伤史,以便调整参数或采取防护措施。
设备准备
探头选择: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探头(如腹部用凸阵探头、血管用线阵探头、心脏用相控阵探头),并确保探头频率与检查深度匹配。
耦合剂涂抹:均匀涂抹足量耦合剂(如水性凝胶),避免空气干扰影响图像质量;经阴道检查时需在探头顶端涂抹耦合剂后再置入阴道后穹窿部。
环境调节:检查室温度宜保持在20-27℃,湿度30%-70%,并配备稳压电源及防电磁干扰设备。
二、检查中配合
患者体位
常规体位:平卧位为最常用体位,检查上腹部时需仰卧位+深吸气后屏气;检查盆腔时需仰卧位+双腿屈曲外展;检查心脏时需左侧卧位。
特殊调整:经阴道检查需截石位,经直肠检查需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血管检查需根据血管走行调整体位(如检查颈动脉时需仰卧位+头转向对侧)。
操作规范
探头操作:轻拿轻放,避免碰撞;移动探头时需缓慢匀速(速度约1-2cm/s),禁止旋转探头;检查敏感部位(如早孕期胎儿、眼睛)时需缩短单次扫查时间(≤5分钟)并降低声输出功率(≤50mW/cm²)。
参数调节: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增益、动态范围、滤波等参数;血流测量时需校正角度(确保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以提高流速测值准确性。
图像采集:固定被检切面时持续观察时间不超过1分钟,或间隔2-3分钟后再扫查,以降低组织热效应风险;重点切面需动态采集(如心脏收缩期、舒张期图像)。
患者沟通
缓解紧张: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及可能感受(如探头压迫感、耦合剂凉感),缓解焦虑情绪。
配合指令:指导患者保持平静呼吸或屏气,避免随意移动身体;婴幼儿检查时需家长协助固定体位。
三、检查后护理
患者护理
皮肤清洁:用温水清洁检查部位,去除残留耦合剂,保持干燥。
行为限制: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高温环境(如桑拿)及酒精摄入,防止局部炎症加重。
结果反馈:询问患者检查感受,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如皮肤红肿、疼痛),为后续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设备维护
探头消毒:每次使用后用医用酒精擦拭探头表面,禁止高温消毒或磕碰;经阴道/直肠检查时需使用灭菌隔离套件,防止交叉感染。
设备清洁:定期清理设备滤网,防止灰尘积聚影响通风;避免在设备附近使用手机等电磁干扰源。
定期校准:每3-6个月对设备功率输出、图像质量进行校准,确保诊断准确性。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