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治疗系统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如机械振动、热效应等)进行疾病治疗的医疗设备,常用于康复理疗、疼痛缓解、促进组织修复等领域。以下是其标准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使用前准备
设备检查
确认超声治疗仪外观无破损,电源线、探头连接线完好。
检查探头表面是否清洁,无裂纹或磨损(损坏探头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皮肤损伤)。
开启设备,进行自检程序(如显示屏、按键、声音提示是否正常)。
患者评估
确认患者无超声治疗禁忌症(如出血倾向、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皮肤感染、孕妇腹部等)。
了解患者治疗部位皮肤状况(如疤痕、炎症、感觉障碍等),必要时调整参数或避开敏感区域。
环境准备
确保治疗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准备耦合剂(如水性凝胶或专用超声耦合剂),确保探头与皮肤良好接触。
二、操作步骤
参数设置
频率选择:根据治疗目的调整(如1MHz用于深部组织,3MHz用于浅表组织)。
强度调节:从低强度(如0.5-1.0 W/cm²)开始,逐渐增加至患者耐受范围(通常1-3 W/cm²)。
时间设定:单次治疗时间一般为5-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疗程根据病情调整。
模式选择:连续波(CW)或脉冲波(PW),脉冲波可减少热效应,适合敏感区域。
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确保肌肉放松。
治疗区域需保持静止,避免移动导致探头与皮肤接触不良。
探头接触与移动
在治疗部位均匀涂抹耦合剂,确保探头与皮肤完全贴合,避免空气间隙。
以缓慢、均匀的圆形或直线轨迹移动探头(速度约2-4 cm/s),覆盖整个治疗区域。
避免长时间停留于同一位置,防止局部过热或皮肤损伤。
治疗过程监控
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是否有疼痛、灼热感等不适,及时调整参数或暂停治疗。
注意探头温度,避免过热(部分设备自带温度监测功能)。
三、治疗后处理
关闭设备
先关闭输出开关,再断开电源,避免突然断电损坏设备。
清洁探头表面(用软布擦拭,避免使用酒精或腐蚀性清洁剂)。
患者护理
协助患者整理衣物,询问治疗感受。
告知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轻微温热感或皮肤发红,属正常现象,若出现严重不适需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记录与随访
记录治疗参数(频率、强度、时间)、患者反应及治疗效果。
根据病情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定期评估疗效。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