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热线:18901912755
医用耗材
推荐产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彩超产品知识 > 手持式超声诊断系统的使用步骤
手持式超声诊断系统的使用步骤
文章出处:彩超网          发布于:2025-07-03 14:35


手持式超声诊断系统因其便携性和易操作性,广泛应用于急诊、床旁检查、基层医疗等场景。以下是其标准使用步骤,结合临床实践与设备特性整理:


一、检查前准备

设备与配件检查


主机状态:确认设备电量充足(或连接电源),屏幕显示正常,无系统错误提示。


探头选择: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探头(如凸阵探头用于腹部,线阵探头用于浅表器官,相控阵探头用于心脏)。


耦合剂准备:涂抹适量水基耦合剂于探头表面,确保声波传导效率。


消毒与防护:对探头及接触患者部位进行低水平消毒(如75%酒精擦拭),穿戴无菌手套(如侵入性操作需无菌环境)。


患者准备


体位调整:根据检查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如仰卧位检查肝脏,侧卧位检查肾脏)。


暴露检查区域:移除衣物或覆盖物,确保探头与皮肤充分接触。


呼吸配合:指导患者深呼吸或屏气(如肝脏检查时屏气可减少呼吸伪影)。


参数预设


检查模式选择:根据需求切换B超、彩色多普勒、弹性成像等模式。


深度与增益调整:预设检查深度(如腹部检查通常设置8-15cm)和总增益(TGC),优化图像基础对比度。


频率选择:高频探头(7-15MHz)用于浅表组织,低频探头(2-5MHz)用于深部器官。


二、操作流程

探头放置与扫描


轻触皮肤:将探头垂直或倾斜(根据解剖结构)放置于检查区域,避免过度按压导致组织变形。


扇形扫描:以探头接触点为支点,小幅度扇形移动探头,扩大扫描范围(如肝脏检查需覆盖右肋缘下至剑突下)。


滑动扫描:沿器官长轴或短轴方向缓慢滑动探头,观察连续切面(如甲状腺检查需从峡部向两侧叶滑动)。


图像优化


彩色多普勒:调整速度标尺(PRF)和彩色增益,避免血流信号溢出或缺失。


频谱多普勒:取样门置于血流中心,调整角度校正(θ<60°)确保速度测量准确。


动态范围调整:通过调节动态范围(DR)控制图像对比度,突出目标结构(如低DR用于观察结石强回声)。


多普勒参数设置:


AI辅助功能(如配备):激活自动病灶识别或操作引导,标记可疑区域(如肺实变、甲状腺结节)。


关键结构识别


解剖标志定位:利用骨骼、血管等固定结构作为参考(如肝脏检查以右肾为标志区分肝右叶与尾状叶)。


病理特征分析:观察形态、边界、回声强度、血流分布等特征(如良性结节通常边界清晰、血流稀少)。


测量与标注:使用设备内置工具测量病变大小、距离或角度,并添加文字标注(如“胆囊结石,直径1.2cm”)。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高速气涡轮牙科手机的使用方法
下一篇:骨科多功能牵引床的介绍
分享到:
Copyright@2014-2016 医疗耗材网 (沪)-非经营性-2022-0060 版权所有,地址:中国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韵路500号天纳商汇1714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189019127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7007809号-7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不生产医疗产品,所有产品均来自于各产品的生产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