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诊断仪作用与功效
1、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通过观察血流速度、管壁形态和管腔大小,判断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用于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根据不同部位,可显示不同的血流速度,并可根据血流量的大小,对狭窄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3、可用于评估脑梗死。在脑血管病早期,由于病变处供血不足,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异常,出现局灶性症状,如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使用血管内超声可以准确评价脑梗死的范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的梗塞。
4、用于评估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当深部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液会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使用血管内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深部静脉血栓,并判断其形成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5、可用于监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变化。当患者发生急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心脏会出现明显的收缩,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此时,如果应用血管内超声,就可以实时监测到心脏的活动情况。同时,还可以了解心肌的供血情况,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的区域。
6、可用于指导治疗。对于存在有冠脉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来判断冠脉狭窄的轻重。对于存在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以通过测量双下肢的血流速度,来了解是否存在浅表性血栓,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明确病因,但表现为相应临床症状的患者,可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检查,来进一步排除相关因素,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8、有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预后预测。例如,在冠心病患者中,约30%~50%的病人会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因此,通过分析病人心电图的变化,结合动态增强技术,就可以提前预测病人的死亡时间。
9、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仍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没有及早发现疾病,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利用先进的仪器,可以大大提升诊疗水平,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